站城一体开发:新一代公共交通指向型城市建设 (日建设计站城一体开发研究会)

本站在存续的时间将永久免费,所有文章除回复可见外不设置任何访问限制,增加打赏将用来维护和提升网站服务器网速及容量,本站现存储文件四千多个,总存储量50G以上,不得已部分新增文件已第三方存储,需要大家打赏支持网站扩容增速,谢谢!

image.png

“站城一体开发:新一代公共交通指向型城市建设”这一理念与日建设计站城一体开发研究会的理念密切相关。日建设计在站城一体开发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诸多实践成果,以下为你详细介绍相关内容:


站城一体开发的概念与内涵

站城一体开发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Transit - Oriented Development)开发模式,该模式将城市交通功能与其他服务功能高度融合,通过以轨道交通沿线及站点区域为中心设置商业、居住、教育、娱乐等城市功能,提升枢纽区域经济价值,实现城市高密度、紧凑化、集约化发展。本质上是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综合协同,让城市集约紧凑发展,解决城市无序蔓延和快速扩张带来的土地空间资源短缺与交通恶化等问题。


日建设计在站城一体开发中的实践

日本项目实践:日建设计一直致力于东京站、涩谷站等日本各大轨道车站周边的城市开发。在东京的站城一体化开发中,以运输量大、准时、快速的轨道交通利用为前提,改善了城市问题,如人口密度高、道路拥堵以及机动车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例如涩谷站,通过公私协作的方式成立“检讨委员会”进行长期探讨,制定各类开发导则与方针,围绕土地区划调整、轨道改良事业以及综合体项目三位一体地进行开发。轨道改良事业改善了换乘路线复杂等交通问题,同时开发注重防灾规划与生态节能,设置了防灾中心、雨水存积槽等,还在地下车站设计可自然换气的贯通空间并进行绿化,提升了环境品质。

中国项目实践

成都:2019年,日建设计与成都轨道交通集团共同成立了“日建设计(成都)都市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该公司围绕站点周边进行商业设施和住宅的综合开发,将收益用于地铁的建设和运营,致力于推广TOD模式。在成都轨道集团的支持下,相继在重庆、台州、呼和浩特和苏州等地开展业务。例如成都东站TOD项目,通过改造现有广场的地下空间,实现与周边街区的无缝连接,提升了车站的便利性,缓解了周边交通拥堵,并营造了充满活力的都市氛围。

苏州:苏州东站枢纽及综合开发项目由日建设计执行董事陆钟骁所在团队参与设计。这是全国首个350公里时速高铁地下站的上盖TOD标杆项目,也是长三角区域首个高铁、城际铁路、市域轨道、城市轨道“四网融合”的地下高铁项目。项目实行“站城一体”高复合度开发,将通苏嘉甬国铁干线与苏淀沪、如通苏湖等城际联通,叠加轨交2号线、6号线和远期规划的17号线,提升了苏沪两地互动和长三角城市群与上海都市圈的交通联系。同时,项目设计引入生态绿廊串联绿色生态体系,利用地下车站优势结合空中绿廊打造立体城市,通过立体连廊和空中慢行体系串联地下高铁站、城际站、地铁出入口和公交枢纽,构建开放型社区。此外,还创新性探索了“三维红线”的供地方式,推进了项目后续开发建设。

广州:日建设计参与了中国广州白云站TOD项目。该项目位于广州市北部新开发区的中心位置,由包括11台24线规模的铁路客站、6条地铁线和3个巴士总站构成,并与铁路站场上盖开发约17万平方米和车站周边约50万平方米的办公、商业、服务式公寓等业态进行了一体化开发。项目具有实现用车站缝合城市的“绿环”、吸引客流的“花瓣”以及明亮的换乘空间“光谷”三大特点,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构筑了以公共交通为中心的可持续交通系统。

站城一体开发的核心价值与举措

核心价值

缓解交通拥堵: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整合多种交通方式,引导人们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例如通过建设轨道交通复线、实现线路直通等方式,分散客流,减少线路拥挤,提高出行便利性。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将城市功能与交通设施高度复合,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减少城市土地的浪费。如在不同层面进行上盖开发,将商业、办公、居住等多种功能融合在一个区域内。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品质。例如设置防灾设施、进行生态节能设计、增加绿化面积等。

增强城市活力:打造以车站为核心的活力中心,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通过导入办公、商业、住宅、生活娱乐等功能设施,集聚人气,创造多样化的城市活动。

有力举措

交通设施整合:整合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等交通方式,突破车站步行圈的局限,确保公共汽车与轨道交通车站无缝衔接,增加轨道交通客流,实现沿线地区整体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设置专门的短途公共汽车连接轨道交通车站与外围居住区,并保证其准时性和快速性。

创造逆向需求:针对都市圈外围郊区轨道交通沿线出现的潮汐交通现象,吸引教育设施、购物中心等广域集客设施进驻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同时辅以沿线形象塑造、品牌构筑和用地保障等措施,创造逆向客流,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

提升枢纽站魅力:以车站为中心进行高密度开发,提高城市便利性及运转送能力。围绕车站打造舒适快捷的步行网络,形成多层次的步行空间,创造能满足人们休憩需求的回游性高的城市空间。导入多样化的功能设施,吸引人群,集聚人气,保持车站地区的魅力。

加强沿线规划设计: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区域的整体规划设计,引入具有魅力的住宅、文体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提升沿线地区的品质,带动沿线土地增值,缓解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压力。

融入时间管理:在规划中考虑轨道交通建设和周边社区营造的时间差,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明确不同的开发目标,灵活应对,逐步完善直至成熟。

项目开发制度法制化:完善与轨道交通建设相关的配套制度,通过项目开发制度的法制化,将车站周边的土地调整以及与轨道交通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纳入制度安排,发挥轨道交通的正外部效应。


此处为隐藏内容,请评论后查看隐藏内容,谢谢!

分享到: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相关阅读

添加新评论

请先 登录 再评论,若不是会员请先 注册